智慧賦能:解鎖水庫大壩安全監測新維度
在我國水利工程網絡對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。目前我國水庫大壩數量多達 9.8 萬座,但是約 80% 的水庫大壩興建于上世紀。受限于當時相對落后的勘測技術、建筑材料質量和施工工藝,這些大壩從建成伊始就埋下了諸多安全隱患。
如今不少大壩在長期的高負荷運行下,陸續出現滲漏、裂縫和沉降等嚴重病害。壩體的滲漏現象不僅造成水資源的無端浪費,還會持續侵蝕壩體結構;裂縫的出現也削弱了大壩的整體穩定性;而沉降問題更是直接威脅到周邊城市生命線基礎設施的安全,導致這些大壩長期處于 “帶病運行” 的艱難處境。
一、水庫大壩安全監測何去何從?
水利部黨組書記、部長李國英主持召開部務會議專題研究《辦法》,要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水庫大壩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,著力建設數字孿生水利工程,加快安全監測感知系統建設和智能化提升改造,實現水庫大壩安全監測的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。
二、數字孿生賦能大壩實現智慧監管
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,大壩安全監測主要依賴傳統的作業模式。這一模式下數據來源渠道十分單一且高度依賴人工手動錄入數據。人工操作不僅效率低下且極易出現數據遺漏、錯誤等問題。面對不同巡檢人員收集到的龐雜數據,傳統監測方法缺乏有效的整合手段,導致監測結果難以全面、真實地反映大壩的實際運行狀態。
WITBEE?萬賓科技?水庫大壩安全監測系統打破了這一困局。它具備強大的兼容性與集成能力,通過對各類傳感器數據的深度整合構建起一個全面、動態的監測數據流,相較傳統技術實現了重大突破。在數據采集與傳輸環節借助高速的5G/4G數據傳輸網絡,搭配高效的數據處理算法實時、精準地采集大壩運行數據,并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分析和傳輸,確保管理人員第一時間掌握大壩的運行狀態。同時它也可以實時預警大壩變形、滲流、上下游水位、沉降與裂縫等諸多安全問題,為管理人員在最短的時間內維修和加固爭取時間,由此帶來更加智能、高效、安全的水庫大壩管理模式。
水庫大壩安全監測系統讓運維人員實時了解水庫大壩的運行狀態、水情信息、防洪預警等內容,為其提供直觀、科學的參考。
相關閱讀: